劉乃瑋觀點: 真知灼見,力挽狂瀾

劉乃瑋,河南省沁陽縣人,生於台北,現居倫敦。

名稱:
位置: LONDON, United Kingdom

星期三, 10月 02, 2013

Ma's Jeffersonian Democracy

馬英九的傑佛遜式民主

「美國總統職權所要求的不僅是從戰場後方發出響亮的宣言,它要求總統將自己置身於酣戰中,他要滿腔熱情地關懷在他領導下人民的命運……」甘乃迪如是說。馬英九向分贓政治「動刀兵」,置身險境,使百年老店陷入理想v.現實的天人交戰,反對黨悲控毀憲,如喪考妣,王金平哀怨告官,升高衝突,而此際馬正以總統的高度與風度逐步化解僵局,一新改革氣象。

就司法不干涉論,王既為國民黨員,投票選出黨主席,即已契約同意接受其領導,如有不滿應於黨內提出,若要喊冤應提告妨害名譽,而非打保衛黨證官司。其次,王既已涉嫌關說他人司法案件,對於自身案件亦有關說之可能,除非去職,否則不宜以司法途徑處理。執政黨地位非一般團體,唯勝選始存在,且忠貞與否取決同僚好惡,並無可裁判性,若執意判王勝訴,反凸顯馬之清譽王有所不及,王依舊人格破產政治生命終結;若判王敗訴,則悲劇英雄連選連任,再登立院龍頭也未可知,兩種結果都與原判決背道而馳,司法介入意義何在?徒損威信而已。

美開國元勳傑佛遜嘗言:「以法官為一切憲政疑義的最終裁決者之說十分危險」。他是律師卻質疑司法缺乏制衡,因而有太多成為寡頭專制的可能。司法的神聖在於謹小慎微,常備少用,該出手時才出手。布希v.高爾案中最高法院凌駕州權,主動裁定停止驗票,睿智地送一介武夫進白宮,送數十萬子弟上戰場。此後司法便一再面臨如何處理政爭收拾殘局的抉擇:洩密門案、竊聽門案、檢察官門案司法部長接受同黨議員個案關說「抱怨檢察官失職」拒絕國會作證…。馬英九說,議長的行為「對不起司法,對不起被司法迫害的民眾」,「已不適合擔任立法院長」。因為,拒斥關說甚至不屑為之,是共和國的德行。

酬庸、依賴、腐敗則是君主國的特質。依賴造成侍從心態,自主才是公民品格,人人生而平等的基礎。自律美德使三權分立順利運行,降低國家暴力司法迫害的可能。這就是兩百年前小自耕農的獨立宣言。所以關說當然是道德政治問題。進行和接受關說的雙方自我約束才能確實杜絕,否則法律定義模糊蒐證困難,罰幾元錢關幾個月,選上又是一條好漢,成不了氣候。馬英九認為政治不該介入司法,所以不得關說,同理司法也不該介入政治,裁決政治問題。動不動喊彈劾,搞中世紀公審,卻不知一個希特勒在世,再完美的憲法都沒輒。真正的憲法自在人心。這是儒家式的有限政府,權力政治的藝術。

杜魯門認為總統經常「要大家做那些本不必經他要求而應該做的事」,總統權力的界限往往取決於「說服的力量」,而不是「命令的力量」。這個力量來自獨立自主的人民,不是來自關說,不是來自利益交換,因此當總統以身作則導正社會風氣的時候,法院又何德何能越俎代庖?改革行動今天不做,難道要大家以後都「有冤情,找金平」?此刻,立院紀律委員會已展開自我約束,行政部門也啟動自我評鑑,馬英九進行國會說服行動之後,也應該向人民報告,今後他如何放手改革,包含一套改良施政計畫,從農業發展、食品健康、土地政策、房價問題、銀行金融、經濟政策等通盤檢討,傾聽人民聲音,激勵人民認同,實現他承諾的,一個具有公共道德的進階版民主政治。

發信日期:102-9-30
驗證日期:102-9-30

本文9月30日發信,指司法介入政爭布希v.高爾案及後續效應,以政治哲學角度詮釋馬英九作法回應有德行的民主政治。10月1日自由時報專訪顏厥安,他解釋布希v.高爾案是反例,以政治哲學漢娜鄂蘭之語反諷江宜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