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乃瑋觀點: 真知灼見,力挽狂瀾

劉乃瑋,河南省沁陽縣人,生於台北,現居倫敦。

名稱:
位置: LONDON, United Kingdom

星期四, 1月 02, 2014

現代張愛玲與古典李安

論李安色戒的自瀆性/ 2007年發表於蘋果日報


都是倫大入取生,年輕時拿了文學獎,又曾在美新處上過班,同張愛玲的這一層關係,教我不得不趕在中秋夜放棄賞月,非得賞一回李安的色戒不可。也正是深陷類似的感情漩渦之中,我以為若是李安不能打動我,恐怕也無法打動其他人了。

色戒算不上張愛玲頂好的作品。反覆寫就鑿痕較深,不似先時傾城之戀信手捻來。原文篇幅短,故事元素齊備,任何人一旦讀畢即可對導演指指點點。就此而言,李安選拍此片很誠懇,也很有勇氣。

問題是李安太古典。三場精準床戲令影片其餘部份相形失色,造成情緒氾濫,有違張愛玲一貫漠然、虛無的現代感。張氏多寫小奸小惡,少寫大是大非,鮮見愛國情操一類大敘述。嶺大學生即便出師未捷,"珍珠港事變後,都轉學到上海去了"-- 一轟而散,倒不致於殺敵至眼紅。王佳芝因演技好被推派舉事,無大理想,破瓜後"深怕會得髒病"。至網羅為特務,作者先寫一筆"她也義不容辭",接著卻說: "事實是,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"(一般暢快!)這便是王投身特務的理由。她只想上台扮花旦,眼裡只有自己,不必是一逕兒的飛蛾撲火。但凡男女戀愛總要棋逢敵手,湯唯自是沒有"提溜著兩只乳房在他跟前晃"的心眼,遂也難成就影帝"一只肘彎抵在她乳房最肥滿的南半球外緣,表面上端坐,暗中卻在蝕骨銷魂"的精彩。

符號意義則被忽略。"色"片英文為Lust"色相"、Caution"戒心",不如"The Ring"來得層次豐富,不僅指涉穿梭方城之戰的"鑽戒",更有"間諜網","警告"之意,令人聯想起拳擊場上近身肉搏,外加一抹龐德或彼德謝勒的色彩。如此歐美市場或許較能體會,李安也毋須急著給自己打預防針了。即使不明說,戒/欲拉鋸仍有可觀。這全是人受命運擺佈下一種反抗的本能。可惜李安片中著墨不多,未能拍出王佳芝的叛逆。珠寶店中,王"全神在抗拒著",最後心一橫賭它一把。她以為在牌桌上贏得了他,在真實世界也行。張愛玲筆下女主角皆賭性堅強,不同的是傾城之戀中,白流蘇賭贏了,而色戒裡的王佳芝賭輸了。

特別是王內心轉折乃由鑽戒所引發-- 老易雖佔了她便宜,不過仍在她設局下乖乖埋單。到底鑽戒還是他主動提的,既不是太早,彷彿沒自信心要靠禮物幫襯,也不會太晚,拖延著要送不送好像暗示她貪。這只粉鑽送的正是時候,是真正看得起她、疼惜她。她就心軟了。無情男子總算動了真情。而動情後緊跟著又是一個無情的反高潮-- 這樣的手法才是所謂中國式含蓄,"情到多時情轉薄"的殘忍,非SM所能及。

電影結局拖了尾巴,堪稱敗筆: 特務被抓執行的畫面以蒙太奇帶過就算,大夥相看兩瞪眼實在落了俗套!大陸研究者止庵曾說:"張愛玲作品在修辭題材情調上別人或可學一點,但張有一個人間之上的視點(以花雕為例),這太不容易。這個眼光,也太可怕。"我們只能說,李安電影太平易近人,不夠可怕。三十年前輿論視男特務如寇讎,三十年後仍有女作家在替女特務平反。如果這些人不能跳脫鄉愿的窠臼來評論李安,可能也無法達到欣賞張愛玲遺世獨立的高度。